地球半径什么时候测出来的
第一次地球半径测量,在历史上是由中国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主持的. 地球半径的测量,实际上就是是经线的测量,.在僧一行的时代,经线长度有个专业名词,称为子午线长度. 唐朝开元年间,僧一行为编撰大衍历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实测,南方到达交州,北方抵达铁勒,其间共有12个测量点.开元十二年(公元724年),由僧一行领导的,由南宫说等人主持的在河南的测量最为重要.他们在河南的白马、浚仪、扶沟、上蔡等地测量了夏至正午日影长和北极高,又用绳子丈量了它们之间的距离,经归算,从白马到上蔡有526.9里,日影长相差2.1寸.一行还通过与其他地方的测量相比较,得出地上南北相差351.27里,北极高度相差1度.根据我国古制1里等于300步,1步等于5尺,1唐尺等于24.525厘米,1周天等于365.25度,可换算出北极高度变化1度,南北间距离为129.22公里.以今日测量的1度相应距离为111.2公里看,唐代的测量误差偏大;但最早测量出了子午线的长度.

地球半径最早是怎样测出来的?